365体育在线中文网网 >  罗店旅游 > 文化发展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节选1:早期龙船见闻
作者:[罗店镇] 阅读数: 日期:[2016/7/20]
图腾崇拜的影响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般的罗店人都认为龙船因纪念屈原而产生。其实不然,早在屈原诞生之前,中华大地早已有了龙船。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说过:“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龙舟,只是文身范围从身体扩张到身体以外的用具。”据史料记载,江南古为水泽之国,当地“百越”先民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说苑·疏证》中载,越使者诸发见梁王说:“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翼、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藩以为据,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断发文身,灿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上古先民出于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心理和抵抗意识,崇拜图腾,将龙的形象图案刺缕在身上和绘刻在独木舟上,使其“以象龙子”。
长江流域的先民把龙视为民族之图腾,凭着意志想象勾画出龙的形象,为龙蒙上了高深莫测的神秘面纱,视龙为无所不能,威力无穷的庞然大物。奉龙为神,举龙为尊的敬畏和崇拜已达登峰造极,其影响在龙的传人中可谓根深蒂固,罗店的百姓也不例外。
罗店的乡民虽然对图腾之意并非了如指掌,但对龙的崇拜却深入心灵。明正德四年(1509年),罗店地区发生了地震,海水涌上大地。明嘉靖十九年至四十四年(1540—1565年)倭寇多次劫掠镇区,百姓横遭不测,镇上十室九空,损失惨不忍睹。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又遭地震、大旱。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使罗店百姓苦不堪言,但他们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乞求神龙的保护。在人们的心目中,唯有神龙,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保障。
在罗店有着一个无法考察真假的传说,称某一风调雨顺的盛世之年,正月十五之黄昏,于东方大海的上空,出现了一条光彩夺目的长龙,罗店人立即张灯结彩,进行庆贺。当年便又喜事连连,此后,元宵便成了罗店的灯节。每年闹元宵,除所有商店和家家户户均张灯结彩外,寺庙前还树起灯塔,放花筒,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并进行集会出灯。舞龙灯,舞狮子,人们提着各式灯彩,敲锣打鼓,穿街走巷,直闹到深更半夜。参与者的队伍连绵不断,观者无数,灯彩的种类也是名目繁多,动物灯、植物灯、人物灯一应俱全。镇郊农民也在田头高悬“望田灯”,希望来年丰收。“新春发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亮照彩灯千百盏,盛年此夕照田蚕。”史料中记载的这首诗,就是对“灯节”盛况的真实写照。
在罗店的民众心目中,福为龙所赐,祸需龙来避。这种虔诚之志却正是图腾崇拜的体现,也是罗店龙船特色之中的实质内涵。
 
众说纷纭的起源
龙船的起源众说纷纭,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认为的正确来历。有人认为,最早的龙船是禳灾的工具,它装载着不祥之物顺流而去,将其送走。也有人认为,龙船源于春秋越国,越王勾践以龙船操练水军,既为将士增添苦练时的乐趣,用以激励斗志,又能使吴王夫差误认为游戏娱乐,从而不作提防。还有人认为:龙船是帝王所乘之舟,故豪华气派,尽显至尊风范。更多的则认为龙船的产生与纪念具体的名人相关。涉及的名人为数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爱国诗人屈原。楚大夫遭谗不用,见楚亡而投汨罗江身亡,楚人哀之。每至此日,命舟楫極之,后演变为龙舟竞渡。其次是称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尽忠于吴国,却被吴王所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故江浙还有迎涛神之说。尚有一说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是浙江上虞人,其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初五于县江沂涛迎神而死,不得尸骸,曹娥沿江号哭七昼夜,后投江而死。另也有说是因纪念陆秀夫或其他人的。
罗店居民,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土生土长,皆有着各不相同的原籍,对于祖居之地的风俗习惯轻易不会丢失,包括龙船在内的种种传闻也不会完全忘却。虽然在迁居入新的地方后,一度不见了龙船的影子,可亲眼目睹和在前辈口中耳闻之景,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在罗店龙船初现之时,均能发表自以为最正确的意见。这也成了罗店龙船得以博采众长的基础。
罗店自元代成镇以后,逐渐变成了通商大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孕育了一批饱学之士。其中最早成名的当属金文徽和堂兄金珉。金文徽,字德儒,罗店黄白泾人,明洪武三年(1370年)乡试得第二名,免会试任富县同知,有政绩升国子监学录。金珉,字德进,元代任长州训导,洪武初年任国子监助教。生于1427年的范纯,在30岁时得中进士,任南京兵部主事,后又改任刑部员外郎兼四川佥事。由此可见,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罗店,在百年内已是人才辈出。这类文化人对历史典故自然通喻,最起码对龙船的起源略知一、二,在罗店龙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必定会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龙船起源的各种说法,在罗店成镇时就得以流传,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对罗店龙船的形成作好了舆论准备。
 
吴越之地的明代龙船
罗店成镇以后,大量的商店在此开张,人气渐旺,外来者蜂拥而至。随着商贸活动的日趋频繁,与外地的交流也趋广泛。在此过程中,已在罗店安家落户的人也在外出之时看到了划龙船的实况。
中华民族的众多地域,早已盛行端午划龙船的习俗,各地龙船在接续史前遗风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不同流派,罗店人在各地看到的龙船也就并非千篇一律。就是邻近的州县,龙船的形制和划龙船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罗店在元明两朝均为嘉定县所辖,而嘉定又是苏州府属的七县之一,苏州是江南民间龙船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也是高度商业化的城市。相对于罗店这样的后起之秀,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苏州的龙船较为华丽,上有亭台楼阁,船头之上,选面目端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上还设兵器家,以此体现勾践操练水军的寓意,在划龙船中,还有敬涛神的种种仪式。
离罗店最近的两个县城,龙船也不尽然相同。嘉定举行龙舟竞渡,“精彩夺目,画船萧鼓聚集在一起,喧闹非常;男女混杂在一起,都尽情玩乐,好像发了狂一样。”对于以“教化”闻名的县城而言,似有格格不入之嫌,被上流社会视为“有伤风化”(嘉定县志中有载)。昆山的端午节,“青龙港还有龙舟竞渡,俗成‘划龙船’,又演习武术,河面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舞棍举棒,抡刀使枪,观者云集。有的乡村龙舟至镇上市河内竞渡,一人站在船头高呼号子,鸣锣击鼓,划手们按号子和锣鼓的节奏齐声和唱,齐心协力划桨。龙舟形如飞梭,岸上大放爆竹,兴示助兴,热闹非凡。”(摘自《昆山县志》)
罗店又和浙江相近,居罗店者原籍浙江的也不在少数,浙江的龙船又是别样风情。据悉,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头有龙头太子和千秋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对浙江地区的龙船作了如下描述:“龙船无数,船身制龙头龙尾,取其怒愤;每条船两侧坐二十条壮汉,手持大木桨,取其勇悍;舟中搭彩棚,前后罗列旗幡,绣伞,取其绚丽;敲锣打鼓,取其节奏;后舱陈列兵器,取其锋利;龙头上双足倒竖,随船颠动,取其惊危;龙尾上挂一小儿于特别的竹篮内,取其险状。”
吴越之地的各类龙船在该镇尚无龙船之时,就已为邑人目睹,并被作为奇闻轶趣在民间传播,而成为感性的认识,以致在罗店打造本镇龙船时,成为了学习借鉴的范本和革新创造的基础。
知识链接:
①闻一多和《神话与诗》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著名学者。《神话与诗》是闻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学论文集,收录了作者的18篇论文,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神话为中心,对古代文化的考察;二是以《楚辞》为中心,对先秦诗歌的考察。作者认为神话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研究神话同研究诗一样,都是要清理自上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灵史”。这些文章既有宏观的把握,也有细致的解剖分析,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对此后的文学史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司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同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斗争中,遭谗去职。顷襄元时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政治更为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所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主张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歌》,《九章》等篇,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辑集的《楚辞》。
 
③伍子胥和“迎涛神”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他经历宋燕等国入吴,后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渐被吴王疏远。伍子胥尽忠于吴,却被吴王赐剑命其自杀,并抛尸于江。据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初五,其尸抛于江内后化为涛神,自此之后,吴越之地遂有了“迎涛神”之俗。
 
④张岱与《陶庵梦忆》
张岱(1597—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号石公,陶庵等,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世代簪缕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皆为进士。张岱自幼聪颖,及长,才艺富瞻,兴趣广泛。喜游历,长期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广交才士名流,各式市井人物,深受市民文化的熏陶。明亡后,由世门豪族沦为普通民户,“布衣蔬食,常至断饮”但发奋读书,除修成明史《石匮书》外,还有大量其他著作,《陶庵梦忆》即为其中之一,其书收文一百二十余篇,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也是重要的史料笔记。其中多载城市胜概,山川景物,风俗人情,文学艺术各个方面。人物多为市井众生和文艺界名流,如画师、琴师、工匠、花匠、优伶等,皆为之传神写照,字里行间洋溢着鲜活的人文气息。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