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在线中文网网 >  罗店旅游 > 文化发展
试论罗店龙船盛行的群众基础
作者:[罗店镇] 阅读数: 日期:[2007/8/10]
试论罗店龙船盛行的群众基础
中共罗店镇委员会书记  程六一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罗店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也使罗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大规模战事,使凝聚古镇文化底蕴的龙船屡遭摧毁,然而,罗店龙船总能劫后重生,长期盛行,乃至当今,罗店龙船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唯一保留的以龙船表演为特色的百姓文化节。究其原因,其重要因素是罗店百姓对龙船情有独钟,罗店龙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仅就这一命题,作一些粗浅的阐述,试图从中获得感悟传统文化真谛的启迪。
 
一、百姓的情有独钟,推动了罗店龙船的形式、发展。
罗店龙船始于明,史料上虽无详细记载,但世代相传的传说,却能构画出大致真相。罗店自元代成镇,日趋繁华,尤以商号集中而著称。明时有一商家,在端午请来一条龙船,吸引了众多过往船只,招来了众多乡民,充分体现出促销的效应,而后各商号相继加入,并集资自造。罗店镇船匠聚集,且手艺高超。造船时,常进行改革创造,造出的龙船总是胜人一筹。罗店从有划龙船开始,舵手、划手皆由“吃水上饭”的担任,因划船时常表现出独到功夫,不久即声明远扬,呈现万人空巷盛况。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船匠造龙船不取分文,“吃水上饭”的划手都义务担当。若不是他们对龙船真心喜爱,又怎会放下挣钱谋生的活,去干无利可图的事;若不是当地百姓对龙船十分看好,又怎能云集观赏,为商家带来商机,促进他们萌生再造龙船的欲念。
《罗溪镇志》上有着这样的记载:“里中旧有龙舟五、六号,旗仗鲜明,锦绣夺目,擅一是之胜,粤冠时俱毁,今重造五号,不改旧观,更将生铁炼成熟条,淤弯处对接,高丈余,安插船头,将十三、四岁小儿装扮故事,扎缚其上,谓之出彩……”。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我们,太平天国时期,罗店原有龙船全部毁于战乱,而后又重新建造,不仅一造就是五条,而且进行了重大革新。完全自发的活动,竟有如此动作,若非百姓广泛参与,又怎能得以形成,可见民间传说的“大户出大份,小户出小份”并非空穴来风。
上述事例足以说明,罗店龙船的形成、发展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
 
二、百姓的情有独钟,确保了罗店龙船的长期盛行。
观赏型的龙船,曾风靡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存的各地史料,有着这方面很多记载,但都比不上罗店龙船的精彩纷呈。在罗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评价:“嘉定划龙船,不及罗店粪滩船”,太仓县志中也记述了当地的民谚:“太仓划龙船——断梢(经济提供不足)”,这就清楚地反映出罗店龙船的出众,也揭示出罗店龙船能够出众的根源,即经济来源和技术力量,而这二方面的优势都来源于百姓。
在罗店开展划龙船活动的过程中,不同的街坊也同样受到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罗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就很能说明问题,这段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大石桥‘当当砌’,韩家湾跟上去,西巷街来不及,北街上划不起。”大石桥街坊位于亭前街商业区,这里百姓比较富裕,对划龙船特别热心,年年都是发起人,用“立竿”发布信息,还敲锣打鼓宣传;韩家湾的居民绝大多数是船匠和“吃水上饭”的,划龙船的技术力量最强,所以积极响应;西巷地段年年划龙船,要去“袁家金圈”请丝网帮渔民帮忙,故准备工作较为匆促;北街地段居民相对贫困,对于划龙船总有经济不足的困难。可尽管如此,所有街坊都还是能参与其中,还在划龙船的过程中互相攀比,连经济条件较差的北街,也希望能够力拔头筹,真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罗店龙船才得以长期盛行,试想,若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样的氛围又怎么能形成呢?
罗店划龙船的日程一旦确定,全镇人都会把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邀来,为了划龙船时招待亲朋,大部分居民在春节就腌制咸肉,担心到时鲜肉供应紧张,在划龙船进行时,不少人家还迎龙船、送礼品、发红包,以示慰劳,就是贫困人家,也会煮好一缸茶水,免费提供给观赏者饮用。
罗店人对划龙船的热情和支持,都出于自发、自愿,造龙船是没有“工钿”的,而且只有技术好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划龙船只是尽义务,却常常为参与权而争论不休,这种愿为划龙船尽心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源于他们对龙船的真心喜爱。
 
三、百姓的情有独钟,促进了罗店龙船的重新兴起。
由于历史原因,罗店的龙船曾全部被毁,连所有的装饰品也被视作“四旧”而付之一炬,可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没有磨灭,对龙船的深刻感情依然存在。一九八三年,罗店举办了特殊形式的划龙船活动,镇上的扎灯艺人用扎灯的方法,制作了旱龙船,在镇上进行行街,参与者达数万人。对龙船情有独钟的罗店人渴望着龙船再现,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张家四兄弟。张家是造船世家,四兄弟中有三人当过船匠,在没有龙船的日子里,四人常商量着自己造船却苦于资金缺乏,直至一九九四年,老三开了小工厂,刚积了二万块钱就动手制作起了龙船。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极度重视。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罗店龙船在当今年代的重新再现,最初也是出自于百姓的自发行动。
二OO二年,一位罗店居民向镇领导提出了重新恢复罗店龙船节的建议和设想,并写出了长达五千字的建议书,十余个曾经在罗店担任过重要领导的老同志,也在建议书上签了字,这份建议书,再一次证明了罗店百姓对罗店龙船的喜爱之情。
镇领导顺应民意, 2004年镇财政出资新造了两条12米长的龙船,并已经举办了三届龙船文化节。每届龙船节,都是盛况空前,全镇百姓踊跃参与,各地慕名而来的观赏者络绎不绝,这些都是罗店百姓对罗店龙船情有独钟的具体表现。今年10月,举办第四届罗店龙船文化节,镇财政再次拨款,建成了350平方米的罗店龙船文化展示馆、罗店龙船文化广场,又制造了两条16米长的大龙船和一条4米长的小龙船。也正是因为百姓对龙船的情有独钟,促进了罗店龙船文化活动的复兴,使罗店龙船这一凝聚着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在这崭新的时代重放异彩。
综上所述,无数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证明,罗店龙船从形成到发展,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正是有了这个基础,罗店才频频历劫难而不负,涉危机而重生。
我们认为,罗店龙船的经历,验证了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来源,却正是无数罗店百姓的认同和几代人的艺术传承。
 
 
 
2006年10月7日
[打印]  [收藏]  [关闭]